IGN百大RPG榜单分析
IGN百大RPG榜单介绍
著名游戏媒体IGN在2017年5月的时候发布了百大角色扮演游戏(RPG)的榜单,链接地址:The Top 100 RPGs of All Time (IGN)。我把整个榜单爬了下来,做了一些分析,总共一百个游戏横跨了30年,可以称得上是30年游戏行业的一个缩影。
游戏行业生态系统介绍
在进入具体的分析之前,首先科普一些概念。
- Platform (平台) 指的是游戏运行的平台,主要有PC和游戏主机(Console)。有能力开发游戏平台的公司屈指可数,目前主要是任天堂(Nintendo), 索尼(Sony)和微软(Microsoft)这三家。按照游戏平台的性能或发行时间,不同时代的游戏平台被归类到不同的世代(Generation)中,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已经是第8代游戏主机了,分别是WiiU, PS4, XBOXONE。
- Publisher (发行商) 通常我们说游戏公司的时候,其实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,有可能是游戏发行商,也有可能是游戏的制作团队。具体的职能上,发行商侧重于游戏的实体商品生产,营销和分发。大的游戏公司,比如Square-Enix本身就是发行商,同时会有自己的内部制作团队,也会为小公司进行游戏发行。这次百大RPG的原始数据中只有制作团队的信息,而没有发行商的信息,但是对分析的影响不是很大。
- Developer (制作团队) 就如上面所说,游戏制作团队有可能是发行商自己的内部团队,也可能是独立的开发公司,或者是外包公司,制作团队在完成游戏的开发之后,一般会将游戏交给发行商进行发行。
- Game (游戏) 游戏有不同的类型(genre),这个榜单主要的对象是RPG游戏。IGN评选RPG的标准是这样的:
- Persistent character progression (including player-exposed stats) / 需要有角色的成长
- Combat that is a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experience / 战斗是游戏体验的重要部分
- Choices and consequences / 选择与结果
- Story / 故事
- Exploration / 探索
- Character building and customization / 角色的培养
榜单分析 - 平台部分
首先来看一下榜单整体的情况。下图横坐标是入选游戏的首次发行年份,横跨了30年,纵坐标游戏是在榜单的排名,颜色是根据发布平台的公司来设置的。这张图只是为你提供一个大致的印象,不需要仔细看,我在文章最后有一个tableau public的工作簿,你可以互动式的查看这些信息。
接下来我们按照平台公司进行细分,这个时候,一些有趣的规律开始浮现出来了。譬如说,任天堂在1990-2000年间有着非常强势的地位,特别是SFC平台,除了入选的作品数量多之外,还占据了整个榜单冠军的位置,没错,就是Chrono Trigger(超时空之链)!然而,主机的RPG霸主地位从2000左右开始移交到了索尼。在榜单上还出现了已经消失的硬件平台厂商:世嘉。
下图是按照平台对上榜游戏的统计,如果是跨平台发售的游戏会被同时计入多个平台当中
接下来是对每个平台厂商的具体分析
任天堂 Nintendo
任天堂在RPG领域的成就可谓是高开低走,上图表现的非常清楚。高开表现在它的第二代主机SFC的巨大成功。16位主机带来了更强的画面和更好的音效,众多的RPG巨头,比如Square,Enix纷纷挖掘2D RPG的最大潜力,推出许多了广受好评的佳作。如果你再看上上面那张图,SFC是仅次于PC, PS后面第三多入选的游戏平台,并且摘得了整个榜单的金牌和银牌。
然而,任天堂在SFC成功背后,还有对第三方厂商各种蛮横的规定与剥削,等到索尼推出PS的时候,第三方厂商应声而起,纷纷加入索尼阵营。任天堂的后面两代家用主机N64和NGC与索尼阵营的PS, PS2比较起来,销量可谓是十分惨淡。这也表现在图表上面一行任天堂家用主机上优秀的RPG乏善可陈。
但是任天堂家用主机不成,却开拓了掌机这个新市场,并且在掌机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榜单中任天堂后期入选的游戏基本都属于掌机游戏。
索尼 PlayStation
Sony的主机事业一路发展都很迅猛。根据vgchartz的数据, PS2是世上最畅销的家用主机平台
就像上文讨论任天堂的部分所说,初代PS发售之初,就收到很多第三方游戏公司的支持,在这个榜单中也反映在PS具有非常多的上榜游戏。
总体来看,PS阵营是整个RPG游戏的中流砥柱,在PS家族上发布的游戏不论在时间和榜单排行上都分布的非常均匀。但是PS还是有一个问题:后期好评的游戏都是跨平台的。比如评分最高的近期游戏巫师3,就是PS4, XBOXONE, PC跨平台发售的。如果将平台独占作为一个维度进行区分的话,PS系列的排行的中位数就下降到58.5了。
微软 Xbox
微软独占的上榜作品只有5作。
PC
PC部分有这么几个特征
- 有几部上古时期的作品
- 2000年左右有个爆发时期
- 2010左右开始的跨平台大作
- 上榜了3部独立游戏:星露谷物语,传说之下,黑暗地牢。传说之下所致敬的地球冒险2(SFC)也在榜单中,但是牧场物语没有出现在榜单当中
游戏平台总结
把数据整合起来,就能看到一些在时间上的趋势,总的来说,任天堂在SFC时代表现最抢眼,PS从诞生以来,发挥都很稳定。微软最近有些疲软。PC在2000年有个爆发,最近也有上升的趋势。
榜单分析 - 开发者部分
日本与西方游戏公司
我把游戏公司按照日本和西方进行了聚合,整体上看日本具有微弱的优势。
但实际上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90年早期日本主机游戏上,从2000年开始,基本上日本和西方上榜的游戏数量是接近的。从平台的角度看,入选的日本游戏基本都是发行在家用主机上,而西方游戏主要在PC上发行,并且在最近几年跨平台到了主机上。
制作公司
Square, Enix, 以及两家公司合并后成立的Square-Enix曾经是RPG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导者,但是很尴尬的是,从2007年之后就再也没有新的游戏上榜了。最后一部上榜作品是最终幻想12,最近刚刚复刻到PS4上,结果评价比最终幻想15还要好。顺便提一下,勇者斗恶龙系列都是外包给别的公司开发的,比如Chunsoft。
Bioware是欧美RPG的巨头
下图挑选了一些新上榜的公司或者IP,FromSoftware的魂系列和CD Project RED的巫师系列表现最抢眼。入榜的新游戏中,传说之下,星露谷物语和黑暗地牢都是独立游戏,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非常厉害了。
游戏系列
这里把入榜多次的游戏系列列了出来,颜色越深,说明排名越靠前
制作人:松野泰己
在整个大公司都可能只上榜一两作的榜单上,有一位制作人制作或参与了5部作品入榜,并且排名都在40位之前,这个制作人就是松野泰己。松野泰己的游戏特点是他设计的架空世界观,入榜的最终幻想战略版,放浪冒险谭,最终幻想12都是基于伊瓦利斯世界。最近,网游最终幻想14的4.1版本据说也要搞一个RETURN OF IVALICE的大型副本。
遗憾的是,他在担当最终幻想12制作人的时候,称病离开了Square-Enix,后面辗转与各家游戏公司,但是没有更亮眼的新作出现。
榜单分析 - 游戏部分
榜单中前20名
最近十年发售的作品
分析
通过TOP20的图表,能够看到2002年之后入选的作品不多,最近十年竟然只有4部作品入选。而近十年间,好评的作品大多数是跨平台作品,独占作品的平均排名是60位左右。
这些趋势其实反映了游戏玩家,游戏市场和游戏开发公司的一些变化。
游戏市场
角色扮演游戏(RPG)只是整个游戏类型中的一种,实际上,最近几年最受欢迎的游戏类型是动作,体育和射击游戏。
下面的图表是基于vgcharts每年的百大游戏销售排行。日本的数据从1990年开始统计,而全球的数据从2005年开始统计
虽然RPG在日本一直处于领先地位,但是最近也被动作游戏超越了。而在全球范围内,体育,动作和射击游戏的销量超过RPG一倍多。游戏的销量一定会改变游戏制作公司将来制作的倾向。
游戏玩家的变化
根据美国Entertainment Software Association的报告,美国的电子游戏玩家的平均年龄已经是35岁了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玩家对游戏内容和口味的偏好也会发生变化。年少时玩的是少年拯救世界,到了30岁开始玩的是满世界找儿子(辐射4)和找女儿(巫师3)。另外,玩家的闲暇时间也发生了变化,成年人需要工作,闲暇时间变更少和更碎片化。RPG游戏通常需要40个小时以上才能通关,其他类型的游戏,则是以局为单位的,所消耗的时间少的多。最后,玩家对游戏的期待越来越高,剧情,制作水平,都要求制作公司不断精益求精。对应的,游戏公司需要更多的开发人员,更高的成本来完成一部游戏,同时,采用跨平台的策略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,这也是为什么最近的高评分的游戏都是跨平台的原因。
总结
以上的分析,总体是基于IGN的榜单来做的。IGN作为一家西方的游戏媒体,反映出来的自然是美国玩家的口味,跟中国或者日本游戏玩家心目中的TOP 100肯定是有些差距的。但是,整体上看,这个榜单的评选还是很均衡的。
30年弹指一挥间,感谢这些开发出优秀作品的制作人员。
全部榜单
建了一个关于图表的公众号sillycharts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波,更新频率会比主力博客勤快些,也方便互动。